- 2018年10期
当代音乐家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李昱明
- 坚守与跨越
- 萧舒文
教授专栏
- 新时代语境下巴蜀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探究
- 何丽君
- 探寻创作规律力求知行合一
- 刘聪
博士论坛
- 对西方古典音乐教育非审美化的思考
- 王国东
- 现代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的中原文化特征透视
- 汤则铭
- 斯洛尼姆斯基《24首前奏曲与赋格》复调套曲研究
- 臧婷
- 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艺术教育保护与传承研究
- 杜洋
高等音乐教育
-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视角下的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 王敬一 赵岩
- 高校教改形势下教师角色转换与能力培养研究
- 张琳
-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实用集体课教学研究
- 孙伟
- 论男高音的声带闭合与科学发声
- 蔡春宝
- 声乐演唱在学前专业学生弹唱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对策
- 丁苑
- 试论车尔尼练习曲在现代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 刘南
- 高师和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 陆慧敏
- 高职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 陈哲虹
- 广东省音乐类非遗在高校中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 胡远慧
基础音乐教育
- 流行音乐元素在儿歌即兴伴奏中的运用
- 刘汶琳
-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 夏禹
民族音乐研究
- 东北大坡镇董家唢呐班研究
- 张谭赫
- 浅析花腰彝民歌《啊苏喂》的艺术价值
- 李冠华 王美佳
- 客家传统出嫁仪式音乐《嫁好郎》探析
- 付祥奎 李智敏
- 中越古筝艺术发展的差异性对比
- 王莉萍
- 一曲诸变 莲香自溢
- 赵婧
- 当代作品《青灯梦影》的创作理念对演奏本体的影响与关联
- 赵欣彤
- 当代筝乐创作的西方风格探究
- 郭旭 赵妍
- 杜尔伯特富裕正洁寺诵经音乐的本体特征
- 贾增辉
外国音乐研究
- 拉威尔钢琴作品《水妖》的音乐特征与演奏研究
- 林裔斌
- 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研究
- 蔡冉
- 三段曲式在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
- 廖静茹
- 论日本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对二胡在当代日本发展的贡献
- 朱雨婧
作曲技术理论
- 论马思聪《绥远组曲》中平行进行的应用手法
- 王安琪
- 边缘曲式所属范畴的判断
- 王思敏
- 竹笛改编曲中对小提琴独奏曲音乐的借鉴
- 于浩然
表演艺术研究
- 民族女高音借鉴京剧花旦发声方法的实践研究
- 王春秋
- 印青艺术歌曲演唱特征及情感表达
- 姚安平
- 论声乐演唱中的表情美
- 刘文静
- 入韵传情 声形并茂
- 李萌
- 论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风格的异同
- 李锐
- 试论对比在钢琴演奏情感表达中的意义
- 刘静怡
-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
- 谢一军
舞蹈艺术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梳理探讨
- 陈佳丽
- 地方民间舞蹈资源在广场舞中传承与发展途径初探
- 叶玲
- 喧嚣退去 旷达随心
- 马晓飞
硕士园地
- “六艺”与“七艺”的比较研究
- 冯婷
- 广西壮族三声部民歌艺术特征折射出的民族个性
- 黄金
- 论近现代二胡作品中的民族风格
- 张乐
- 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技法的融合
- 赵一丞
学术论坛
- 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发展的策略思考
- 艾赛赛
- 解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
- 袁艺
-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师范音乐教育初探
- 温鹏翔
- 《阳光灿烂照天山》华彩乐段的音乐表现分析
- 梁婉蓝 彭斌
- 新时期创建音乐文化小镇的实践分析
- 马亚琼
- 老年活动中音乐的治疗价值分析
- 汪路
- 从音乐发展角度谈中国的“文化自信”
- 汪闻远
歌曲新作
- 这些年
- 华也
- 梦故乡
- 陆菁
- 为你
- 王文
- 情画
- 李立萍
- 笑对人生
- 郑光先
- 雨后彩虹
- 罗婧涵
- 祖国万象更加新
- 丁晓莉
器乐作品
- 《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 鲍元恺
- 鸿雁
- 姜万通
艺术歌曲
- 有梦的中国
- 吴善翎
- 源
- 贾铮
本刊声明
- 本刊声明
征订启事
- 《艺术教育》征订启事
- 《音乐生活》征订启事
- 《当代音乐》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