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期
当代音乐家
- 问学无捷径求知如生命
- 萧梅
教授专栏
- 民族音乐学与艺术人类学访谈两则
- 杨民康
- 紧贴时代脉搏面向群众需求
- 曾遂今 冯玲 黄德俊 於骏洁
- 当下湖南花鼓戏传承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思路
- 朱咏北
- 祁剧中民间小调的渗透初探
- 黄华丽 唐思涵
博士论坛
-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相关史料及其分析
- 王韡
- 狂欢的斗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胜利之阶
- 蔡麟
高等音乐教育
- 音乐师范教育问题略析
- 范元玲
- 声乐教学“美育全程”实践方略
- 于洁
- 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探究
- 桑素萍
- 声乐教学中如何正确练声
- 马辽
- 应用型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思路和创新探索
- 吴启健
- 钢琴共同课教学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探索
- 刘高扬
- 中华传统文化的跨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 凌博
- 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身体”内涵认知
- 徐铭睿
- 关于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分析
- 李星佚
基础音乐教育
- 从静中养出端倪来
- 蒋海燕
- 音乐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 方秀娟
- 语言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 梁詠诗
- 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 眭琳玲
-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 姜黎
- 小学音乐开学第一课教学内容研究
- 王星
民族音乐研究
- 左权民歌中的“五度三音列”特点与传承模式研究
- 谷涛
- 潮州大锣鼓的创新探究
- 张璐莎
- 祁剧研究现状分析
- 王艺
- 婚俗语境下广西河池“呵吔”山歌研究
- 熊阳阳
- 一唱一念皆韵味一板一腔显精髓
- 窦鑫鑫
- 戏曲元素对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启示
- 张娟娟
外国音乐研究
- 意大利交响曲诞生的历史过程
- 侯锦晨
- 勃拉姆斯《第一中提琴奏鸣曲》创作和演奏分析
- 杜小平
- 论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钢琴与大提琴的合作
- 李依桐
作曲技术理论
- 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作品分析
- 范纯子
- 天意之曲人愿之作
- 李韵
- 节奏形态在欧洲早期对位技法中的形成与发展
- 撖睿文
表演艺术研究
- 艺术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演唱风格与处理
- 叶飞
- 如何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 何玲
- 合唱艺术中声乐技巧的重要性
- 张健男
- 音乐剧的戏剧性演唱风格研究
- 褚苑苑
- 钢琴内心听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初探
- 王袁
- 提高钢琴有效记忆的策略
- 洪阳
- 《战台风》三种演奏版本分析
- 李梦 杨小丹
- 新时期中国双簧管艺术民族化发展路径
- 朱震
舞蹈艺术
- 原平凤秧歌艺术表征及传承研究
- 王宇琼
- 婺源傩舞的传承现状与发展探析
- 夏平波
- 论在舞蹈生态学视野下万荣花鼓的艺术特征
- 逯超智
- 论芭蕾舞训练中普拉提的作用和优势
- 丁思瑶
- 媒体舞蹈艺术的表现风格及发展趋势
- 代欢
硕士园地
- 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本体分析
- 刘兆原
- 论多种钢琴教学模式的社会价值
- 高烁文
-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符号释义
- 张旭旭
- 中国古代唱论对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实践意义
- 李光华
- 试论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邓佳
学术论坛
- 琴台音乐厅音乐文化消费与城市人文素质提升
- 詹文军
- 中国小提琴学派构建的思考与展望
- 殷楠
- 用歌声传唱经典
- 刘维 陈旭
- 数字化技术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钟莉莉
- 音乐人圆梦新模式:众筹
- 张荧子暄
- “农村音乐经济”创意性思考
- 李建武
- 埃德温·戈登幼儿音乐学习理论研究
- 李烁 严啸 于淳
- 毛泽东诗词歌曲中戏曲音乐元素教学演唱探析
- 蒋晓萌
- 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 甘露
- 美国本科钢琴教育专业与教学法课程研究综述
- 赵飒爽
歌曲新作
- 最好的时代
- 陈丹
- 杏花谣
- 范士金
- 思念故乡
- 姜程
- 亲爱的妈妈
- 段勇
- 我的家乡河
- 刘红明
器乐作品
- “兰巴”主题少年小钢琴家音乐会练习曲
- 向往
- 马克的小宇宙
- 肖晗
艺术歌曲
- 声乐套曲《川江叙事组歌》
- 罗贤慧
- 夜
- 耶鲁达
- 初恋的记忆
- 牛世生
合唱作品
- 燃烧的火把节(混声合唱)
- 刘开潜
本刊声明
- 本刊声明
征订启事
- 《艺术教育》征订启事
- 《音乐生活》征订启事
- 《当代音乐》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