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7期
当代音乐家
- 我愿在八千公尺设下自己的帐篷
- 赵冬梅
教授专栏
- 林石城艺术生涯
- 杨淑芳
- 戏曲鉴赏的人文教育作用研究
- 王娟
- 中国歌剧艺术蕴含的民族精神
- 贾鼐
博士论坛
-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相关史料及其分析
- 王韡
- 互文性解析:马勒《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
- 武宁
- 新时期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探讨
- 温雅欣
- 音乐创作无意识心理现象管窥
- 韩旭
- 综合性地方高校音乐学学科发展的对策
- 李丽莉
高等音乐教育
- 高师院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本土化研究
- 袁丽珠
- 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 杨诗琳
- 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
- 王丹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 彭渊
-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与钢琴教学
- 刘菁菁
- 视唱练耳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 杨双良
-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研究
- 张小鸥
- 古诗词艺术歌曲审美要素与大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 韩静
基础音乐教育
- 我国中小学音乐多元化教育研究综述
- 黄梦珂
- 农村初中合唱教学和声听觉的训练
- 潘俊英
- 如何激发初中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 蔡红霞
- 从模件化的音乐元素经典课例入手
- 吴高宇
-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对策
- 林彬彬
- 由被动变为主动将歌唱融入生活
- 平壮源
- 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突破
- 吴海燕
-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 赵雪萍
- 谈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艺术
- 束兰兰
- 夯实基础把握人声
- 吴莲芳
- 试论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创新教学模式
- 陈晔
- 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音乐形态分析
- 吕小平
民族音乐研究
- 论哈尼族婚俗音乐的生存价值与美学价值
- 彭黄 王美佳
- 略论藏族民间音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 商文娇
- 二胡声音美的追溯与思辨
- 刘双军
- 民乐交响化的思考
- 陆洋
- 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对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 梁健
外国音乐研究
- 试论拉威尔《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的调式交替与调性游移
- 许铭
- 斯克里亚宾《五首前奏曲》之四(Op74,No4)的音高特征分析
- 万源
- 肖邦夜曲艺术特点探究
- 廖瑞洁
-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演奏分析
- 李冰
- 《六月—船歌》与《威尼斯船歌》比较分析
- 李静
表演艺术研究
- 京剧花旦念白在民族女高音训练中的实践应用
- 王春秋
- 美声唱法在流行音乐演唱中的运用
- 孙圣凯
- 艺术歌曲《卜算子•咏梅》的美学思想及演唱分析
- 高京伟
- 英文歌曲演唱与英语口语化音变现象分析
- 胡竞文
-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功能价值
- 刘阿冷
- 丁善德艺术歌曲《槐花几时开》钢琴声部分析
- 龚苏俊
- 关于音乐剧的表演节奏探讨
- 刘昊宸
- 再谈钢琴演奏中踏板技术的运用
- 张浩
舞蹈艺术
- 江西地方民间舞蹈泼蛇灯的民俗文化研究
- 蒋聪昳
- 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 赵新哲
硕士园地
- 近现代红色歌曲的政治与音乐关系研究
- 黄雅婧
- 试论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
- 张建超
- 安徽民间歌曲钢琴伴奏的探究
- 单军杰 李暮凡
-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问题探析
- 岳明俊
- 古典时期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人物形象分析
- 陈亭伊
学术论坛
-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研究
- 李丹
- 我国当代影视剧主题音乐的价值研究
- 于琦
- 爵士乐元素在中国早期流行音乐中的应用
- 张楚格
- 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
- 张晨
- 感受手风琴的魅力
- 金宁
- 大庆会战时期《战报》音乐史料创作特征
- 刘鑫 林庆华
- 试析歌曲的演唱技巧与情感处理的融合
- 张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