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7期
当代音乐家
- 左贞观的音乐人生
- 臧婷
教授专栏
- 社会需求视域下艺术硕士(音乐)能力培养探究
- 苏毅苗
- 合唱《黄水谣》演唱及挥拍设计的审美意象
- 祝仰东
- 论美声唱法的艺术魅力
- 陈缨
-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元素的体现及其应用
- 肖育军 肖箫
博士论坛
- 高师传统音乐教育的困境与策略探析
- 王琳
- 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 王军
- 论俄罗斯声乐艺术与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
- 黄晟
- 谈萨蒂钢琴曲《裸体歌舞》整体技术的简朴化
- 胡磊
- 杜宁武《神龙飞舞》创作研究
- 谢丹
高等音乐教育
-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 李爱平
- “互联网+”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研究
- 徐桦
- “互联网+”时代高校钢琴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开展
- 杨文文
- “互联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 陶一莹 王金丹
- “双一流”背景下本科音乐教育的思考
- 李丹
- 不忘初心踏歌而行
- 彭青
- 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探索
- 周琳
- 高校声乐教学对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途径
- 陈展宙
- 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 郑建飞
- 原生态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 张青鸽
- 浅析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 刘婧
- 故事教学法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任彦洁
- 试论网络环境下钢琴即兴伴奏教学
- 任晋雯
- 高校西洋管乐表演教学模式的思考
- 黄祎
- 微信公众号在五年制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 陆茜
- 高职幼师音乐能力职业化与特色化培养研究
- 韦蕊
基础音乐教育
- 多感官联动方式歌唱教学探究
- 米然
-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开设
- 邬文娟
- 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学、用”合一的应用研究
- 黄思恩
-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歌唱表现欲的激发与培养
- 石颖
- 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幼儿歌曲弹唱教学
- 王丽媛
-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三备”
- 邹韶华
- 古典音乐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 刘畅
民族音乐研究
- 乌拉街弓通张氏家族烧香仪式志述及思考
- 张雅琼 颜铁军
- 湘西苗族风格歌曲的创作研究
- 张先永
- 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艺术分析
- 刘宇乾
- 浅析“样板戏”的艺术特征
- 凤佳妮
- 丝绸之路与二胡艺术的传播
- 包艺冰
- 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思考
- 许蓉
- 竹笛演奏艺术的美学特征
- 孔繁方
- 37簧改良笙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 苏博论
外国音乐研究
- 贝多芬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中的修辞手法以及音乐表现
- 霍运哲
- 鲁托斯拉夫斯基音乐中控制的偶然性体现
- 周媛
- 莫奈和德彪西的艺术表达探究
- 雷宇航
-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 赵怀超
作曲技术理论
-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音乐特征
- 陈雅丹
- 陈田鹤钢琴作品的复调化处理
- 胡晓君
- 论何训田大提琴独奏曲《香之舞Ⅱ》的音高特征
- 贺予则
- 库塔格《玩耍与游戏》的音高组织特点
- 姬骅
- 从《夜歌》看丁铃创编艺术
- 史春明
表演艺术研究
- 试论歌唱心理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 肖智丽
- 论钢琴演奏中对作品情感的表达
- 葛晓明
- 声乐伴奏与钢琴演奏的差异分析
- 李辉
- 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
- 王含光
-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表演中的作用
- 陈景昕
- 琵琶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 郭镇
- 低音提琴声音质量的艺术特色
- 王希
硕士园地
- “五四”前音乐教育问题考究
- 王秀芝
- 试析于润洋先生的音乐理解路径
- 田淑颖
- 乐声中开启舞步中落幕
- 颜家碧
- 浅析社会生活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 盖琦琦
学术论坛
- 大提琴换弦技术与人体经络
- 沈沛 刘志敏
- 国内音乐美育教育研究概述
- 杨红林
- 小学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与策略研究
- 陈细义
- 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 杨丰泽
- 论音乐从业者心理素养的重要性
- 吕丹梦
- 视音乐的作用及美学价值分析
- 刘丽影
- 钢琴曲中的色彩感受
- 杨芳
- 乐曲《夜深沉》之曲趣探析
- 周芸
- 论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 高仁仁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音乐文化的传播
- 刘新锋
- 音乐教学法课程模式与创新研究
- 刘晓君
歌曲新作
- 东方有朵可爱的花
- 李想
- 雁子
- 陈梦家
器乐作品
- 雀尕飞
- 姚兰
- 忆昔-云南(笙独奏)
- 熊学峰
艺术歌曲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 一剪梅
- 李清照
- 《当代音乐》征订启事
-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