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期
当代音乐家
- 大野厚土民歌风
- 红雨
教授专栏
- 抒情流行歌曲演唱中的“3+X”情绪结构模式初探
- 杨嵩
- 《溪山琴况》中以“味”论琴现象解析
- 魏圩
- 1895—1945期间中国台湾早期合唱音乐的发展
- 洪宜德
- 新时代龙江剧的传承与融合发展
- 李娜
博士论坛
- 论电视剧音乐文本的后现代性
- 秦璨
- “互联网+”视域下抗疫歌曲的创作与传播
- 钱滢舟
- 古琴名家査阜西的琴学活动及其贡献述略
- 刘小萌
- 拜占庭时期的土耳其音乐文化
- 董云
- 试论普罗科菲耶夫作品22号《瞬间幻象》教学要领
- 王夕岚
- 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讨
- 安琪
音乐美学
- “和”与“道”
- 许琦
- 试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和”的思想价值
- 杨铭
高等音乐教育
- 高师音乐学专业声乐小组课课程思政探究
- 陈绚
- “互联网+”时代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
- 张晓燕
- “互联网+”时代声乐器乐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 刘朝碧
- 信息时代背景下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 石硕
- 论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 向川宁
- 试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高效练琴的方法
- 付晨
- 理工类院校音乐教育探赜
- 沈先陈
- 香港教育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启示
- 肖慧婷
基础音乐教育
- 新课标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有效开设音乐演奏模块教学
- 曹旭康
- 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思考
- 任艳
- 小学手风琴社团的训练与教学
- 金玲 曹力文 包扬
- 童声教学体系构建探究
- 王礁
-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合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 姜楠
民族音乐研究
- 中国音乐体系中的五度相生律阐释
- 张珣
- 初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 荣辰
- 本土音乐文化特征探究
- 葛灵月
- 山东民歌《包楞调》的演唱风格探究
- 宋志超
- 民族元素在小提琴作品中的运用
- 龚小净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歌改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
- 龚苏俊
- 多元文化背景下南昌采茶戏研究
- 陈雅萍
- 试论中国铜管室内乐的艺术特色
- 刚星
- 当代扬琴作品创作中的传统音乐元素运用
- 徐治
- 永州本土民族音乐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影响
- 黄绮
外国音乐研究
- 西方音乐史视域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探究
- 轩一丹
- 安纳托利亚古文明时期的土耳其音乐
- 宋志伟 董云
- 试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
- 李琛
- 从《梦幻曲》中看霍洛维茨的“铁汉柔情”
- 张金若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下的歌剧表演探究
- 高雅
作曲技术理论
- 无伴奏合唱《牧歌》创作手法探究
- 杨依芸
- 论施咏康早期三部管弦乐作品的配器手法
- 郑伊洋
- 布鲁赫《F大调中提琴浪漫曲》作品分析
- 陈静涵 王俊伟
- 交互式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声音素材选取与处理
- 毛庆武
表演艺术研究
- 视唱中音准问题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 詹小虎
- 二胡演奏中左手手指的独立性训练
- 袁冬楠
- 浅析四手联弹的合作技巧
- 游博清 景佳
- 论钢琴伴奏与多种表演形式的相互配合
- 葛怡君
- 肖邦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及演奏表现
- 张玲
- 钢琴艺术指导与音乐作品分析在室内乐演奏中的重要性
- 许薇为
- 萨克斯管演奏中的音色控制
- 蔡京哲
- 试析肖斯塔科维奇《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Op.87No.5)的演奏
- 连宇
舞蹈艺术
- 舞蹈《待嫁》中的“双颤”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 刘涵钰
- 舞剧《沙湾往事》艺术性探析
- 张湘婕
- 从石窟造像中探寻唐代舞蹈风貌
- 陈亚芳
硕士园地
- 腰鼓器名溯源考释
- 夏瑞琪
-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视野下社区音乐课程发展研究
- 林心雨
- 从法语音乐剧的制作和审美特色谈中国观众的接受
- 杨莹
- 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
- 耿浩
- 第二届全国达斡尔民间歌舞艺术展演述评
- 张淼
学术论坛
- 音乐有没有哀乐?
- 林雯雯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王小龙
- 江西户外音乐节商业运营及管理模式探究
- 李霜 王林飞
- 陕西爱乐乐团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
- 曹阳
- 方寸之间见大雅之美
- 冯文双
- 工作室机制在艺术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借鉴运用
- 李彦明
- 胡廷江花腔歌曲创作分析
- 安雪铷
歌曲新作
- 紧握你的手
- 王中男
- 平凡的你
- 王向荣
- 田家
- 胡晓勤 刘玉斌
- 金山之梦
- 潘超
- 美丽的诺干胡
- 一丁
- 新唱黄杨扁担
- 杨洋
艺术歌曲
- 沁园春·战庚子毒魔
- 穆占一
- 竹枝词
-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