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期
当代音乐家
- 民族音乐风格新探
- 何迺欣
教授专栏
- 论高等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发展
- 于一丹 蔡畅
博士论坛
- 高校钢琴小组课的教学探究
- 马宝琳
- 赋格结构新探
- 翟纬经
-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演奏风格
- 甘依璐
高等音乐教育
- 导师负责制与音乐艺术硕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黄祖平 冯瑾
-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 孙琦
-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探究
- 夏梦雅
- 多媒体时代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 谢晓娣
- 漂移与重构
- 史曼洁
- 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研究
- 代丽平
- 高校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陈晓卉
- 论高校钢琴教学路径的拓展
- 刘帅
- 和田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 王芳
- 高校小提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周敏
- 高校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 武玲娟
基础音乐教育
- 德国汉诺威中小学音乐教育实录与启示
- 廖佩君
- 中学器乐教学案例研究
- 王诗嘉
-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机智案例释析
- 颜琼
- 中学音乐教育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 倪敏
- 高中音乐课堂的学情分析研究
- 肖慧婷
- 中国传统民歌融入小学课堂的实践
- 郑媛媛
- 浅析互联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推动作用
- 梁湖根
民族音乐研究
- 民歌新唱的审美探究
- 邹丽
- 论民乐现代演绎的审美内涵
- 杨淙惠
- 探寻江南音乐文化的精神轨迹
- 张津巾
- 杨静《九连钰》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诠释
- 矫璐娜
外国音乐研究
- 拉威尔《左手钢琴协奏曲》中的爵士元素分析
- 冯灿
- 试析美国摇滚乐
- 杜凌飞
作曲技术理论
-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一)》前奏曲与赋格主题之同源性
- 胡宝帅
- 钢琴组曲《敕勒川素描——七首》创作技法分析
- 吕金龙
- 起舞弄歌何在山间
- 张伟 董菡 杨晓丹
表演艺术研究
-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 邱晶晶
-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的异同
- 李毅梅
- 歌唱声音的“减肥”策略
- 杜立新
- 《我听到美妙的歌声》演唱分析
- 寇新红
-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音色技术处理探究
- 汪蓉
- 现代合唱指挥的艺术表现力
- 吴约珥
- 关于钢琴演奏若干基础性问题的思考
- 刘英楠
- 论钢琴踏板在音乐演奏中的重要性
- 韩雪儿
舞蹈艺术
- 以匠之心塑《李白》
- 黄雨微
- 满族舞蹈艺术个性的发掘与整理
- 宋欣
硕士园地
- 论形而上审美的重要性
- 张士洁
- 歌剧《卡门》文献综述
- 胡筠
- 具身认知理论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 辛辛
- 布鲁纳发现教学法与古筝教学
- 禹越
学术论坛
- 论音乐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
- 郭雪莉
- 社会音乐普及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
- 廖瑞洁
- 江文也钢琴音乐作品研究
- 刘芳
- 植根民族音乐践行音乐教育
- 冯国蕊
- 中小城市社会钢琴教育教师发展研究
- 宋晓丹
- 都江堰青城洞经古乐发掘与申遗调查纪实
- 白德灵
- 当代流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认知与思考
- 陈璐 钱彤
- 文化生态视域下河南构筑全国“传统音乐文化高地”的路径选择
- 石丰恺
- 东北民歌研究的文化之维
- 陈旸
- 高校艺术院系服务地方能力研究
- 蔡琦
歌曲新作
- 老家泥土香
- 黎强
- 从容
- 王文
- 共醉歌台
- 袁烽
- 十八岁的选择
- 陆菁
- 为美好生活加油
- 常强强
- 十九大精神天下传
- 丁晓莉
器乐作品
- 《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 鲍元恺
艺术歌曲
- 川江纤歌
- 周光宁
- 楼兰姑娘,请你告诉我
- 梧桐叶落
- 刘瓦碴
合唱作品曲
- 山海情怀
- 郝健群
本刊声明
- 本刊声明
征订启事
- 《艺术教育》征订启事
- 《音乐生活》征订启事
- 《当代音乐》征订启事
- 国家大剧院“醇萃古典”启动 名团名家彰显古典音乐最强音
- 中国音协调研组赴吉林省调研并举办座谈会
- 刘思洋
- 吉林省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与韩国中路钢琴调律师支部举办交流活动
- “芳彩华乐”室内乐专场音乐会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