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期
当代音乐家
- 理论、教学与创作的三重对位
- 梁发勇
创作研究·乐海撷英
- “读后感”式的写作
- 谢福源
- 陈其钢古琴协奏曲《静音》作品分析
- 陈雷激
- 探析音块技术在王西麟《第四交响曲》中的应用
- 邢楠楠 范洪涛
表演艺术
- 走进去,看到自己
- 周小静
- 文化传播 视听盛宴
- 张雯雯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于庆新
- 声声眷恋 余音袅袅
- 宋鸽
音教园地
- 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思想范式:一个专亚教学实践应用
- 温德经
- 音乐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视野及对我国的启示
- 雷美琴
- 从“多媒体”到“真作品”的视唱练耳教学路
- 夏月
乐海钩沉
- 百年李元庆:为有牺牲多壮志
- 刘红庆
- 战地黄花分外香
- 朱祖贻
民族音乐
- 总结经验 理论反思 规划展望
- 欧阳平方
专稿
- 为音乐学学科建设引领服务的音乐出版事业
- 王耀华
- 从《外国名歌200首》看人音社的“人民性”
- 明言
音乐学探索
- 后现代语境中音乐接受美学的三大特征
- 王韶晶
- 恩·迈耶尔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思想述评
- 王冕
环球采风
- 科学与艺术的跨界探究
- 宋蓓
社会音乐生活
- “罐装中乐”
- 施咏 陈思娟
- 发挥国家级赛事导向性作用 推动歌唱艺术繁荣发展
- 赵琳宇
- 关于音乐治疗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 杜青青
书林漫步
- 弦里弦外
- 张振涛
- 科学本质的探寻 学术前沿的创新
- 殷玉环
- 钩沉出新 立体呈现
- 孙和安
乐海短波
- 乐海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