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0期
卷首语
- 增进文明对话、共塑亚洲未来”
本刊专稿
- 浅论20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陈少梅及其传派
- 薛永年
- 早凋的明星
- 范曾
走近大家
- 回忆老师陈寅恪
- 季羡林
- 袁行霈:寄厚味于淡泊
- 高秀芹
- 王蒙:我要用全部心力歌唱大地和人民
- 付小悦
文化视角
- 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要讲好故事
- 单霁翔 陈琳
- 从关注到关怀
- 宋伟光
艺苑新人
- 浅谈诗书画
- 崔嘉祺
民俗与民族技艺
- 江门五邑华侨文化与侨乡文化“生态保育”路径研究
- 陈娅
- 乳源瑶歌的大众认知现状调查及传承路径研究
- 吉宣威 黄楚清 杨依彤 王欣卓
- 非遗视阈下传统节日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
- 丁琦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鼓吹乐的现状研究与展望
- 栗子菲
- “文化润疆”下民族文化发展对策研究
- 孙维朕
- 铁树斜街的记忆与胡同发展的思考
- 孙轶
艺术教育
- 关于中职学校钢琴教学中的音乐文化渗透探讨
- 张姝彧
- 高等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
- 常砚溪
- 视唱练耳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研究
- 张志玲
- 小学音乐课堂中校本德育的有机渗透策略研究
- 周营
- 基于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 张丹
- 课程思政下山西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创·承研究
- 安雅文
- 基于心流理论的音乐游戏化学习设计研究
- 徐溪滢 蔡国庆
- 论职业能力导向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文静子
-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侯晓乐
文化产业
- 泰州长江文化资源挖掘与传承思考
- 沈丽琴
-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事业单位文化创建结合研究
- 张昊冉
民族教育
- 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 谭智林
-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融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 刘燕燕
语言与文化
- “手”的概念隐喻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 贾兴俊
- 杨宪益和倪豪士《虬髯客传》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 郭丽
- 论“惆怅”情结在刘长卿诗歌中的体现
- 杜文宇
- 泰语语气词变化原因分析
- 虞芳 孔敏素
-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学英语阅读的影响
- 董晓庆
- 中外合作汉语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话语研究
- 刘露翌
- 书法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刍议
- 崔志春
- 日语会话中非现场指示词使用的调查研究
- 赵天宁
- 德国石荷州的语言教育规划探析
- 郭瀚
音乐与舞蹈
- 以美培元,以舞传承:高校民族舞蹈美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 刘燕
- 莫扎特《A 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研究
- 崔佳颐
- 浅析儿童视角与儿童舞蹈
- 井郑雯
- 首调思维下声乐即兴伴奏的编配探析
- 杨震宇
-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研究
- 李天明
-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下祁太秧歌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 王帅
- 融媒体时代海南音乐文化的发展路径探究
- 郑红
- 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曹雨
- 小号在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 梁领
- 民族声乐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 沈美光
- 互联网时代下大号对乐队重奏的影响分析
- 苟将
- 长号的吐音及其在音乐中的运用探讨
- 范杰
- 探究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与演奏技巧教学
- 王惠娟
美术与设计
- 敦煌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 吴怡静
- 论当下中国绘画中题款的缺失
- 刘阳
- 写实风貌——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油画的创作表达综述
- 韩雨
- 中国风景油画的意境美
- 贺伟
- 美术馆教育模式的发展转变与新现象
- 廖一静
- 数字媒体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设计应用
- 徐峰
- 玉器雕刻与设计方式研究
- 王小昆
文艺争鸣与评论
- 关于相思寸寸灰——再论《玉梨魂》的文学史属性
- 罗玮伦
- 探究歌曲《一首桃花》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
- 张小宁
- 浅谈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女高音咏叹调《香烛已燃起》的艺术分析
- 曹丽
文博天地
- 浅谈纪念馆如何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 姚璐璐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视野的大运河济宁段文物遗存内涵和价值研究
- 高灿灿
- 人物纹铜钺纹饰解构
- 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