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7期
卷首语
- 李克强和企业家座谈论道:保持政策不“急转弯”
本刊专稿
- 周恩来为何给亲属制定了这“十条家规”
- 郭超凯
- 周恩来诗歌中的初心
- 陈伟龄
- 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
- 阎铁成
民族精英
- 邓拓,其人其艺
- 宋连生
文化视角
- 田青:中国传统音乐的根与魂
- 拓片:古人最体面的礼物
- 保留城市匾额的多样化,才能保持城市的魅力
- 薛永年
- 赵德润:豫北濮阳的文化高地
- 我的父亲是欧阳中石先生的学生
- 王丛乔
- 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 高秀林
民俗与民族技艺
- 佛塔浮雕:“泉南佛国”文化现象的活化石
- 刘琴姐
- 西双版纳傣族章哈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功能研究
- 陈雯 陈珊
- 恭城庙会文化变迁与重构
- 文鸿
- 中国传统漆工艺保护中的民族认同感
- 方丽萍
艺术教育
- 古筝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分析
- 李钊
-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室内乐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
- 王智灏
-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舞蹈剧目课程的实践研究
- 曲诗蒙
- 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研究
- 邓粤军
- 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黄霜阳
- 民间美术在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徐文敏
- 校内“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
- 党永田
文化产业
- 日本工艺文创产业介入城市旅游的启示
- 赵静
-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朱子敏
- 基于贝罗模式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刘澜江 吴子璇 石芝萍
- 南山国家公园的文化与生态融合
- 杨凯焱 杨旸
- “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使命
- 黄晓意
- “互联网+”背景下晋东南砖雕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 于潇倩
- 中国纪念建筑传统与现代述略
- 刘湘平
民族教育
-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 李佳
- 苏区振兴视野下革命纪念场馆发展研学旅行的途径探析
- 郭添阳
语言与文化
- 民族志诗学符号在苗族婚嫁歌英译本中的应用
- 唐永凤
- 毛泽东土地革命时期的诗词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吕艳红
- 歌德的《普罗米修斯》与《魔法师的学徒》对比研究
- 熊万婷
- 女性主义视角下《妻妾成群》法译本中改写现象的解读
- 陈静
- 《巴布尔传》中的动作类型算子
- 努尔亚·艾哈满提·江
- 柳州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语音偏误分析
- 张彩红
- 浅谈维吾尔语关系从句及其生成
- 木克然木·艾合买提
音乐与舞蹈
- 河南戏曲电影中旦角形象的特征研究
- 郜珂欣
- 潮州筝派音乐风格特点探析
- 杨秀丽
- 北朝音乐文化的历史贡献与价值意义
- 成斌
- 区域传统民间舞教材动作命名的方法
- 伍彦谚 张梦茹
- 多声筝对演奏歌剧曲目的优势
- 郑羿 黄昊玥
美术与设计
- 基于道家哲学思想对密斯作品空间艺术形态的研究
- 徐慧丽
- 从唐墓室壁画看唐代女性服饰半臂形制的源流与特点
- 王譞楠
- 浅谈民族图形在插画创作中的运用
- 王继伟
- 辽代壁画散乐图乐舞服装特征分析
- 范孙墨一
- 刘开渠人物雕塑分析与探究
- 赵童
- 禅画四睡图的艺术语言与史料探析
- 杨爽
- 探究字母logo标志设计的形式美
- 侯一铭
- 地域文化在民宿室内空间设计的应用研究
- 李和和
- 新时代背景下废旧纺织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方法
- 李文娟
- 中国传统漆艺的现代重构
- 王贵超
- 粤绣的艺术价值及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胡叶娟
-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内蕴的融合
- 杜扬
- 地方文化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王静 牛一博
文艺争鸣与评论
- 一曲黑色悲歌:韩剧《天空之城》的多重悲剧意蕴
- 彭宇璇 邓桂英
- 回忆与自我欺骗
- 王晨晓
- 探析《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同剧中男性的关系
- 李志宇
文博天地
-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 张有杰
- 解读原始社会的密码
- 李胜军
- 浅谈智慧博物馆的保护与管理策略
- 王峰彪
- 博物馆呈现视野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与众不同特征研究
- 仝强
- 普宁寺石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建议
- 张敏
- 浅谈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 金燕
图书与情报
- 跨界合作视域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金凇卉